阿薩姆紅茶崛起竟跟食品添加劑有關?
去過日本京都的人,一定對各景點的「茶座」印象深刻,相較之下,台灣則是「咖啡座」林立。某天,我對好友B君提到這件事,他說:「別看今日人手一杯咖啡,其實對我們祖先來說,茶才是生活必需品,從仕紳到走卒,從早到晚喝的『飲料』便是茶。」
B君心裡住著老靈魂,雅好品茗,跟我這種喝手搖飲都選黃金比例的人根本兩個世界。但我實在難以想像超商不賣咖啡改賣烏龍茶、上班族進公司都不泡咖啡改泡高山茶會是什麼光景!原來我們已經徹底拋開祖先的習慣了嗎?這真是驚人的改變。
「你手上那杯阿薩姆紅茶,與中國茶也有密切關係。」B君語出驚人,茶文化源於中國,數百年前,英國人愛上了中國茶,為了喝茶不辭萬里來到遙遠的東方,後因為貿易失衡演變成了鴉片問題,清末動盪、民國建立說是起因於「茶」並不為過。
聽著聽著,我突然心生疑惑:「中國人向來偏愛綠茶、青茶之類的茶味,但英國人愛的是紅茶,兩者差很多耶?」「有一種說法是中國茶農以為外國人喜歡綠茶『看起來是綠色』,所以賣給洋人『加色』的綠茶,英國人得知之後就改變品味,只喝紅茶;再之後占領了印度阿薩姆地區,發現適合種茶,才有你手上那一杯阿薩姆。」B君又讓我一驚,阿薩姆紅茶聞名世界,其崛起竟然跟食品添加劑有關?
這些「理所當然」全都是「天方夜譚」
世事的因果關係很難論斷,「茶」甚至促進工業革命繼續發展,畢竟工人們工作時喝茶總比喝酒來得好;泡茶需要沸水,需要耐熱的瓷器盛裝,但只有中國懂得燒瓷,中國瓷器身價水漲船高,直到歐洲解開瓷器的祕密,方有了現在高貴的骨瓷;同樣也因泡茶需要沸水,全民愛喝茶的英國從而降低了傳染病的盛行……
美國獨立戰爭的導火線之一正是對英國壟斷北美茶葉貿易的激烈反彈,立國後便有意無意地疏遠茶葉,這才讓咖啡有了可趁之機。美國人不同於英國人,他們較少喝茶,但咖啡已隨之風靡全球,洋風是尚的台灣每年外帶咖啡杯數高達六億杯,其中「美式咖啡」就接近四成!
「西風壓倒東風,你不知道台灣以前處處有茶座也是很正常。」B君面帶微笑。他過目成誦,總能輕鬆道出從書上看來的知識,跟我真的是不同的世界。
我還真沒想過茶、咖啡的飲啜背後有這麼多文化的變遷,四處可聞的咖啡香、四處可見的咖啡店,甚至標榜台灣自產咖啡豆,可能讓許多人以為台灣人喝咖啡是「故老相傳」。殊不知所謂的「傳統食物」,像是番薯、玉米、花生、菸草、辣椒等等,據考證是從美洲傳來,以番薯為台灣本土農業代表、以辣椒為川菜要角、以玉米為大陸北方形象……全都只是四、五百年來的事情,但我們已無法想像沒有辣椒的川菜、沒有番薯的台灣農業,偏偏在十六代祖宗之前(在此以三十年為一代),這些「理所當然」全都是「天方夜譚」──認真說起來,咖啡進入台灣日常生活也不過一個世代光陰。
「找一天我帶你去大稻埕喝茶,比起京都茶座可一點都不遜色。」我趕緊放下手頭這杯黃金比例,跟B君敲定時間,有專家陪我喝茶這機會可不能錯過啊!
想知道B君讀了什麼書?
1. 莎拉.羅斯 Sarah Rose《植物獵人的茶盜之旅:改變中英帝國財富版圖的茶葉貿易史》(麥田出版)
2. 查爾斯.曼恩 Charles C. Mann《1493:物種大交換丈量的世界史》(衛城出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