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屋處附設電磁爐與洗手槽,平常煮泡麵居多,某天突然興起一個念頭:來炒飯吧!從小到大吃過無數炒飯,難以入口的有之,食之無味僅供填飽肚子的有之,美味的亦有之,但總是普通的多而美味的少,猶如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竊以為一道好吃的炒飯,除了口味之外,最重要的在於配料豐富。口味取決於廚師的天分與手藝,而且主觀性強,有的人喜歡清淡,有的人愛鹹辣,青菜蘿蔔各有所好。但配料就不同了,配料讓整體的味覺與口感更豐富有層次,除了基本的蛋、蔥花與肉絲外,洋蔥能使炒飯的香氣更香,高麗菜在嘴巴裡多了一份爽脆、紅蘿蔔讓外觀色彩更繽紛……幾乎每一樣配料都能替炒飯加分(冷凍青豆除外)。
與其忍受外頭劣質的炒飯,不如自己來做炒飯,口味不敢保證,但至少配料任君選擇,想加什麼就加什麼。這樣一來,即使天分不佳,靠加分至少也能及格吧?
心念一起,如果不實際做上一回,便無法釋懷。主要食材該是海鮮還是肉類?要不要加醬油?肉要不要先醃過?想了一天,利用午休時連查了好幾篇食譜,心神不寧地直到下班。
自知廚藝經驗稀少,我不敢自不量力,決定從最簡單的肉絲炒飯入門。下班後在超市迅速挑了豬肉、蔥、洋蔥、高麗菜等必備食材,並決定放棄醬油,因為下一次用到醬油不知是何年何月;沒有醬油便也放棄事先醃肉,享受原味吧!
事前準備便是一項大工程,洗菜後將蒜頭切碎、洋蔥切片、蔥切段;家裡原本就有乾香菇,也拿來泡軟切成條狀;沒有隔夜飯,就近買了便利商店的冷藏白飯--只要不微波跟隔夜飯應也差不多。
下鍋前,再看了一回網路影片,在腦海中跑一遍流程,便準備赴戰場了。
打開電磁爐開關,倒入橄欖油,等了一會兒,丟入蒜頭跟蔥白開始爆香。鍋子發出滋滋聲響,也升起陣陣香氣,真是好的開始!接著加入洋蔥、香菇與高麗菜,拌炒一下子後加入肉片。肉片下鍋後發現應該要買肉絲而不是肉片,肉片全縮在一起,只好用鍋鏟一一攤開。
待高麗菜與肉片半熟後,倒入打好的蛋液,再加入便利商店白飯。冷藏的白飯比想像中硬,不禁擔心真的煮得軟嗎?它看起來像小碎石子一般乾,我加了點水進鍋中;沒想到,這是錯誤的第一步,不久高麗菜出水,鍋中頓時從乾燥的沙漠變成泥濘的沼澤。
為了使水分蒸發掉,讓炒飯看起來「正常」一點,我努力翻攪著。黏稠的炒飯格外難纏,直到滿身大汗,手快要抽筋,終於看起來勉強可以端上檯面了。
我嘗了一口味道,雖然依然濕黏,還好口味尚可以接受。如果是外頭買的炒飯,大概會被我歸類於僅供填飽肚子的等級吧。
從備料到炒出成品,前前後後大概花了一個小時。由於水分太多的關係,炒完鍋底結了一層厚厚的鍋巴,餐後又花不少時間清洗。總結來說,這是一次累人的失敗炒飯體驗,但內心小小的廚師慾得到了滿足。不過,下回還是買外頭的炒飯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