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QR:璀璨帝國,盛世羅馬,元老院與人民的榮光古史 SPQR:A History of Ancient Rome 作者:瑪莉•畢爾德 譯者:余淑慧、余淑娟 - 一部寫給當代的全方位羅馬史 ★ 全球翻譯超過23種語言,跨越漫漫歷史長河的耀眼帝國,榮光不滅! ★ 當代歷史學界超級巨星,全球矚目的劍橋教授瑪莉•畢爾德隆重鉅作。 「我們書寫與觀看這世界的角度,還有我們在這世界上的生存方式都還深深受羅馬影響。」──瑪莉•畢爾德 羅馬離我們有多遙遠? 知名歷史學者瑪莉•畢爾德告訴我們:羅馬其實離我們很近,近得讓人訝異。羅馬人雖然已逝,但留給我們許多影響現代社會的概念,包括自由、公民、帝國的剝削,還有一整套現代政治的語言。它的興起與衰頹更成為我們的借鑑,不時提點我們「獨斷專行的盡頭,就是恐怖統治的開始」。要說我們現在身處的世界框架,泰半是羅馬人建立的也不為過。 羅馬帝國的崛起與擴張,是持續吸引人們目光長達百年的謎團,更是現代世界發展的重要里程碑。鑽研羅馬的歷史,是在探詢人類文明一頁華麗的轉折。 畢爾德筆下的羅馬像複雜的萬花筒,絢麗、能量十足,同時又矛盾且衝突頻仍,而這個偉大帝國的生命力,正是來自這些不斷流動、消長的力量。羅馬人野蠻又文明、暴力又寬容、唯我獨尊又海納不同文化。這麼一個受萬千後世吹捧、研究、敬畏的大帝國羅馬,在最初不過是義大利中部一座不起眼的小小村鎮──羅馬人究竟是怎麼做到這一切的?羅馬究竟是怎麼造就的?探詢這包羅萬象的帝國,像是在探究西方文明轉變的契機、人類文明的奧秘。 世界上沒有哪個帝國像羅馬,它從未死去,而是成為了後世探詢文明源頭的沃土。羅馬的歷史不只是眾多史書紙上的一頁,它始終在書寫中,活生生、從未完成、永遠有新鮮發現。 ※ ※ ※
| ▌筆花盛開:詩酒書畫的年華 作者:侯吉諒 - 詩人書家侯吉諒重現臺灣文藝的黃金年代,走訪江兆申、臺靜農的書齋;展讀余光中、洛夫的詩行,臨摹書帖如同臨摹一個文人的時代! ★ 特收錄多幀作者珍藏影像,時代的身影躍然紙上。 1970至1990年代,臺灣書畫藝術盛極之時、副刊文學引領著文藝界的風潮,一位年輕詩人侯吉諒躬逢其盛,投入文壇、書畫、篆刻界;機緣之下,學詩於余光中、洛夫、認識臺靜農、拜入江兆申門下,因編報、出版,而結識了傳奇的陳香梅、葉明勳、高陽、張繼高、劉國瑞、黃天才…… 散文集《筆花盛開:詩酒書畫的年華》在作者多年之後回望,當時不甚了然、「貌似正常、自然的一切人事,都有了清晰的意義」,並形塑一位青年詩人的模樣。那是一個時代的轉身,特屬於文人的書畫、篆刻、尺牘,一場場流動的饗宴,與席上傳述的故事和掌故。侯吉諒說:「當初讓他們著迷景仰的、老師所展示的那個境界,裡面有一種只有屬於那個時代才能具備的特色……」 原來,筆花因人盛開。曾沐浴於師輩風範裡的侯吉諒,帶著思慕的心情,寫下書中一篇篇「文人的故事」,臨摹文人寫字、體會書為心畫,再現臺灣曾經的文藝時代。而正是這些前輩們的身影,成就了一幅輝煌勝景;並在侯吉諒的書畫裡,悉心地接續。 ※ ※ ※
| ▌大故宮全集(共三冊):故宮六百年大歷史 作者:閻崇年 - 縱橫故宮六百年 • 解開重重宮闈秘密 第一套百科式故宮大歷史,全套三冊 66 講,收錄珍藏照片 300 張、圖畫 120 幅。著名清史學者、百家講壇名家大師 閻崇年 潛心30年力作! 看故宮六百年帝王的鬥爭、后妃的心機,清史專家 閻崇年 帶你深入了解故宮的真實人生! 【內附】 「北京故宮平面位置圖」拉頁、古代《升官圖(棋)》遊戲拉頁、民初時期「西苑三海圖」拉頁、「頤和園導覽圖」拉頁 雍正自乾清宮移居養心殿,此舉在體制上、在中樞權力的轉移上有什麼指標性的意義? 酷愛文物的乾隆皇,為何選擇了三希堂這個大小只有一張雙人床左右的空間做為書房。這樣的選擇,與他在三希堂中擺設的文物如何反映了他為君的心境? 坤寧宮作為皇后的居所,如何在清代同時扮演著後宮薩滿信仰的活動中心,支持著滿洲皇族的精神傳統。又如何在明清兩朝見證了正宮皇后們身不由己、悲多於喜的命運? 作為中國數百年的帝國統治核心,除了政治上的意義外,紫禁城也是帝王后妃的家。深宮之中的日常,是否真如平民大眾所想像的僕從如雲、奢華尊榮? 故宮如何從舊時代的皇家禁地,邁向民族共同文化遺產的動人歷程? 《大故宮Ⅰ》以全新角度,一窺故宮內裡外延真相。 《大故宮Ⅱ》每講從一座宮殿出發,介紹地理位置、建築設施,娓娓道出明清兩朝後宮帝后的日常起居、傳世文物、精神生活與人生悲喜。 《大故宮Ⅲ》將焦點由紫禁城中的政治經營、權力鬥爭轉向皇室的家庭、外戚內侍,一窺皇家成員們的親情互動、教育養成以及家居生活。 ※ ※ ※
| ▌中國意識的危機:五四時期激烈的反傳統主義 作者:林毓生 譯者:楊貞德等 - 思想史大師林毓生的成名之作! 以胡適、陳獨秀與魯迅三位思想家為案例,將毛澤東思想與文化大革命的根源上溯至五四時期,解釋現代中國何以出現激烈的反傳統主義,將文化遺產全盤否定。 林毓生在書中提出著名的「借思想•文化以解決問題」一說: 對現代中國知識分子而言,如果要進行意義深遠的改革,就必須徹底改變人們的價值和精神、文化與信仰,現代中國的政治危機,因此也成了一場思想與意識的危機! 《中國意識的危機:五四時期激烈的反傳統主義》是對五四時期反傳統主義的起源和性質所做的研究。這種反傳統主義如此激烈,要求徹底摧毀過去的一切,從各個方面來說都是一種空前的歷史現象。 在社會與歷史發生根本變遷的時期,經常出現反傳統的衝動。新規範、價值的理解與支配,使得許多傳統上視為理所當然的準則和慣例,變得格格不入和難以容忍,人們因此常會要求將它們摧毀。 傳統的「摧毀」具有許多種類,反傳統主義的類型亦見繁多。人們可以抨擊所覺察出的傳統中有害的部分,而不必然要全盤地譴責過去。如果某一傳統內的轉變潛力是巨大的,那麼在有利的歷史條件下,該傳統的某些符號和價值,還可經由重塑和轉化,提供有利於變遷的「種子」,同時還可以在變遷的過程中保留文化認同的意義。 林毓生表示,當建設出可實施運行的現代社會時,從傳統汲取出的文化成分,可以扮演著促進更勝於損害的角色功能。因此,全盤化的反傳統主義,並不必然根生於現代化過程之中或力爭現代性之際。 ※ ※ ※
| ▌下一波全球經濟浩劫:亂世中保存財富的七大祕訣 作者:詹姆斯•瑞卡茲 譯者:吳國卿 - 為了因應下一波毀滅性的全球經濟浩劫,全球菁英已準備好保護他們的財富,你,準備好了嗎? 金融專家瑞卡茲指出,由各種金融跡象顯示,一場慘烈的經濟危機即將發生! 投資人對川普政府的過度樂觀,已造成資產價格的過度膨脹、利率處於毀滅性的低水準、指數型基金日益流行,以及行為經濟學滲入我們的金融生活。對保持關注的人來說,系統風險的證據已俯拾皆是:市場波動性、美國和全球的債務激增,以及政治的不穩定性。 瑞卡茲應用他對資本市場的廣泛知識和非凡的洞見,告訴我們應該如何配置自己的資產,才能將風險降到最低: ◆ 為什麼應該避開像Facebook、Netflix 和 Amazon 等高價、高成長的科技股和媒體股。 ◆ 為什麼聰明的投資人正避開像比特幣和以太坊等數位貨幣。 ◆ 為什麼被動管理的指數型基金正阻擋市場的修正力量,並為主動型投資人創造機會。 ◆ 為什麼在下一波金融恐慌無可避免地會讓資產價格下跌超過50%時,現金仍是首選。 當無可避免的趨勢將世界經濟導向全面性的毀壞與崩解, 你,一定要未雨綢繆!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