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個如假包換的男人!
此處要寫的「小母牛」,其實是個男生。
人前人後被呼喚為「小母牛」的他,不但不以為意,還會轉身應答,並朗聲強調,沒問題!就叫「小母牛」吧。
他真的是個如假包換的大男人!
在他「小母牛」外號的背後,是有故事的。
西班牙內戰時期,美國阿肯色州的農民丹.威斯特,在救援受災難民時,以「與其為孩子們勸募牛奶,還不如給他們一頭母牛」的理念,鼓勵接受小母牛的家庭,在日後產下小牛後,立刻轉送給其他的人家。於是,「國際小母牛」組織於焉誕生。
據說,1945年,中日戰爭剛結束,「國際小母牛」組織曾經運送了不少母牛在上海登陸。只可惜,國共內戰隨即爆發,鐵幕在新政權上任後豎起,小母牛與中國大陸隔絕,直到改革開放後,才又再度打開交流的大門。
我是六年前,在海南島拍攝由陳統奎發起的大學生返鄉服務論壇的點燈故事,於洶湧的人潮中,與「國際小母牛」組織的代表--潘盛,結了因緣。
原籍四川重慶的潘盛,長了一副書生相,說話慢條斯理,脾氣很好,我發現人們怎麼跟他開玩笑,他頂多臉一紅,微微一笑,就啥都不說了。與他深聊後,知道他當時為小母牛在新疆推廣非營利慈善工作,當下便與他達成共識,幾個月後,就會帶領外景小組,到新疆與他會合。
負責的企畫心怡,與潘盛在聯繫的過程中發現他很有概念,知道我們需要拍攝的題材,所有的溝通細節都做得非常工整細密。與另一個故事主角人物的散慢及缺乏效率,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那一趟,我們精簡的外景隊三人,都長足了見識。潘盛不但領著我們,去逐戶拜訪受到小母牛組織照顧的農戶,也讓我們實地看了農民在沙漠養蜂,在荒漠墾地種植葡萄等農作物;就連農作物最需要的水,是如何聚攏蓄下的,幾乎樣樣都是大學問。
尤其是南疆的「坎兒井」。潘盛領著我們在吐魯番,看見有兩千年歷史的地下水道;此一巨大工程,與萬里長城、京杭大運河,並列為中國古代的三大工程。相傳是導引自天山融化的雪水,透過豎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澇壩等四大部分,灌溉綠洲的農地,避免了水源沿途的蒸發與流失。也因為前人的智慧與勞苦,疆民才得以在險惡的環境裡成家立業,繁衍後代。
因為這趟新疆之行,讓我看到潘盛的牢靠與踏實。他也把我當成老大哥,將心中對未來所勾勒的藍圖都說給我聽,並希望我能夠提供一些看法給他參考。我只是提醒他,小母牛提供給他的舞台,雖然很辛苦,但由此建立的人脈關係,會因為公益組織的特色,有絕對的可靠性。
潘盛是有心人,他也把當時正在交往的女友、服務於成都公益組織的笑笑約了過去;我發現,這小子還真是有眼光的。
回到台灣後,某天接到潘盛的電子信,希望我能幫他寫封推薦信,他想到哈佛大學的一個訓練營去進修。很順利地,他獲得錄取;我相信,那趟美國之行,對於他日後所建構的視野與高度,都有很大的幫助。
當皇上也不過如此吧?
隔了一段時日,潘盛來了電話,直說他與笑笑要結婚了,希望我能到成都替他倆證婚。我在電話裡狂笑,再三推辭,憑我這隨意不羈的德性,如何能為他倆在如此重要的人生新里程上,帶來任何實質的祝福與幫助?更何況他倆認得許多公益組織的大佬,我甚至具體指名道姓,但是潘盛這小子始終不鬆口,就是認定了我。
我還是滿了潘盛的願!
潘盛的好友雨蒙來機場接我。閒談中,我得知潘盛離開小母牛已成定局。這場婚禮並不鋪張,但可以想見,潘盛的口袋不深不說,他身為農民的父母,也無法給他任何實質上的幫助。等到婚禮過後,潘盛難得有了機會跟我聊天,當我獲知他真的想自立門戶,從事吐魯番的乾果生意,就誠實跟潘盛說,我在中國大陸的銀行裡,還存有一點現金,頂多十萬,如果潘盛不棄,我願意如數提出來,給他做創業基金。這個潘盛,大概認為我那點錢,攢下也不容易,雖說沒有當場搖頭拒絕,但也沒有點頭接納。
於是,咱們就各忙各的,偶爾在微信上互相問候。潘盛原本就不是話多的人,只是偶爾在我追問的情況下,告訴我幾位新疆朋友的近況,還有,笑笑替他生了個胖小子。
去年起,他主動問我,何時去新疆走走?大家都很想念我;雖說我早已心動,但要付諸行動,還是要有某種動力才成。終於,今年春天,我對潘盛說,他那胖小子我還沒抱過,如果再不去一趟,哪天說不定就抱不動了。我跟他約好,六月底,我將老母親帶到南京,替姑姑過完八十大壽後,立馬可以由南京飛往烏魯木齊。
如是這般,潘盛替我買好了機票,也擬定了所有行程;從我坐上飛往烏魯木齊的飛機開始,一切的吃住移動,不用耗費我一點腦筋,全都由潘盛與他的合夥人雨蒙搞定。老實說,一向慣於服務他人的我,活到這歲數,居然第一次享受到被人服務的感動與快慰。他們領著我去了吐魯番、伊犁、喀什,見到了所有我想見的舊友,吃到了我想念多時的美食水果,欣賞到了無數壯麗雄偉的天然美景,又結識了許多新的朋友……我想,當皇上也不過如此吧?
旅途上,潘盛第一次開口告訴我,前些年,畢竟經驗不足,許多投資都失敗,他經常連員工的薪水都發不出去,直到去年,才真正開始有了盈餘。而我,畢竟也見過不少人,摔過不少跟斗,在那兩周與潘盛相處的過程裡,我看到了他的堅持,也見到了他的柔軟,我想,這小子終是會擁有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的。
潘盛兒子的小名叫作「小樹苗」,小樹苗總有一天要長成大樹。我這棵老樹何時萎頓枯朽,不得而知,但是,一路下來,在身邊看到許多生命力旺盛的小樹苗一一茁壯碩大,這份欣慰,讓我想到都會露齒傻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